主站 [切换分站]
首页/家装快讯/正文

家居卖场“明码实价” 打破行业潜规则

2012-03-30 来源:《法制晚报》
 
点击
 
评论
  3月10日,由居然之家首次倡导的“明码实价”正式启动实施,消费者们发现,不仅居然之家卖场内的所有品牌家具价格大幅下降,就连以往讨价还价的唇舌也无需多费。虽然卖的仍是家具,但销售模式却已完全像商场、超市一样规范。

  3月10日,由居然之家首次倡导的“明码实价”正式启动实施,消费者们发现,不仅居然之家卖场内的所有品牌家具价格大幅下降,就连以往讨价还价的唇舌也无需多费。虽然卖的仍是家具,但销售模式却已完全像商场、超市一样规范。

  有人评价此举是中国家居业销售形态的历史性改革,也将为家具“以旧换新”政策夯实基础。不过,在居然之家总裁汪林朋眼中,如何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装房子买家具才是重中之重。

  缘起

  家居市场一片价格乱象

  “买的不如卖的精”,这一俗语在家居业最为明显。一些有过家装经历的市民甚至将装修、买家具比作一场“攻坚战”,而战役的核心是对各大卖场价格的比较。

  由于家具使用年限长,又是普通家庭的一笔重大支出,很多消费者在选购家居产品时不得不从三环到五环各个卖场转悠着比价。实在转晕了,就只能使劲砍价,但最可悲的是砍了半天价买了,却发现旁边卖场卖的价格低出小1万元!

  对于不少业主的此类经历,业内人士表示,其源头都在于虚标原价、虚假打折上。商家标价越虚高,消费者难以承受就越要砍价,而后商家再以虚假折扣应对,暗地里将原价抬高,如此恶性循环,让消费者疲惫不堪。尤其在以刚需人群为楼市成交主导力量的当下,规范家居市场价格的呼声越来越高。

  由此,居然之家倡导的“明码实价”孕育而生。

  调查

  “明码实价”等于抹杀折扣?

  记者日前走访家居市场发现,即便在“明码实价”正式实施前的最后几天,不少厂商仍然不肯放过对消费者低折促销的诱惑。

  3月8日,记者在玉泉营、丽泽桥等多个家居卖场聚集地走访发现,很多家具品牌都打出了“最低折扣”的标语。只要记者一接近哪个店铺,该店的销售员就迅速招呼起来:“看上的就赶紧买,现在折扣都打到最低了,不然明天‘明码实价’一开始,就什么折扣也没了。”

  记者注意到,包括居然之家在内的很多卖场内,商户几乎都打出了7—8折的优惠,其中部分品牌甚至打出了最低5折的特惠招牌。

  可到了3月14日,“明码实价”正式启动实施的第五天,记者再次回访居然之家的商户,发现“大幅优惠”确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居然之家“3·15”统一推行的9.5折。

  不过,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同一产品的标牌价格比“明码实价”实施前低了不少。即便没有9.5折优惠,现在的标价就已和原来的折后价打成了平手,有的标价甚至低于以前的折后价。

  是噱头还是让惠?

  “明码实价”与“明码标价”仅有一字之差,不经常逛家居市场的消费者很难体会其间的区别,为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只是营销噱头。殊不知,就是这一个“实”字,让绝大多数的家居产品价格极度缩水。

  “所谓‘实价’的本质在于,不仅要把价格明明白白地写在标签上,更要根据成本、合理利润以及市场竞争状况标出‘不注水’的实际交易价格。而不接受任何讨价还价,则是抑制商家虚标价格、不正当竞争的根本制约力,也是终结乱标价、乱砍价的恶性循环,使标价更贴近消费者、更加实在的关键所在。”居然之家总裁汪林朋说。

  而根据“明码实价”实施以来的现场反应来看,正验证了这一点。

  比如,虽然从3月10日起,居然之家的价格标签已经全部更换,但在其北四环店芝华士家具,记者还是发现了一款多功能牛皮沙发的老标签。只不过,因销售员慌忙收起,记者只看到老标签上的大概标价为48000多元,而新标签的标价则为37000元,相当于近7折的优惠价。

  另外,记者还发现了一套原价为69000元的米洛牛皮沙发,明码实价后降到了57000元;而欧瑞的一款床也从原价11000余元降到了如今的7950元。

  据居然之家统计数据显示,明码实价后,其卖场内所售商品的平均价格至少下降了20%。
【1】 【2】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