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分站]
首页/楼市快讯/正文

王功权“私奔”事件揭露风投业泡沫危机(图)

2011-07-17 来源:《新京报》
 
点击
 
评论
  

王功权



  生于1961年,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及创始人之一,微博上自我介绍称“一个商人加半个文人”。

  198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后就职于吉林省委宣传部企业宣传处。

  1988年“下海”赴海南,先后任海南农高投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实业集团前身)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万通实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兼美国万通公司董事长等。

  “私奔”背后的风投业泡沫危机 

  ●业内猜测,王功权退出与风投行业暴利时代的终结有关 

  ●据称,高利润诱惑下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纷纷加入风投大军 

  一夜之间,“私奔”火了,王功权火了,鼎晖也火了。王功权用“私奔”把离开鼎晖推向了一个极端,同时也让鼎晖在后王功权时代所要面对的LP(有限合伙人)沟通、团队重建等问题以极端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6月2日,王功权私奔半个月后,鼎晖投资管理层和鼎晖创投合伙人同意王功权由于个人原因辞去其在鼎晖创投的现任职务,接任者为鼎晖创投创始合伙人之一黄炎。王功权正式离职时间是2012年1月1日,为保证现有投资人利益,黄炎目前已接替王功权全面负责鼎晖创投的运作与日常管理工作。

  此外,鼎晖还通报审计了与“私奔”女主角王琴所在公司的两笔业务合作,称均为合法合规。

  王功权高调离开

  鼎晖规模55亿美元,王功权所在的创业投资部门,管理两只美元基金和一只人民币基金,总规模为9亿美元,占公司管理规模的1/5。

  5月16日深夜,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及创始人王功权在其微博宣布,放弃一切私奔了。一时间,“王功权私奔”成为微博上最热的话题。

  “王功权私奔如此受关注与他是鼎晖合伙人不无关系,鼎晖在财经界颇有名气。”一位业内人士称。

  鼎晖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直接投资部。2001年证监会发布禁止证券公司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规定,中金公司将其直投部分拆,于是有了鼎晖。中金直投部高管吴尚志、焦树阁和王霖等五人成为鼎晖的合伙人及干将,王功权则是在2005年加盟鼎晖并创办鼎晖创业投资基金。

  目前,鼎晖有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地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四大业务部门,共管理私募股权基金8只,创业投资基金3只,共计规模达55亿美元。王功权所在的创业投资部门,管理两只美元基金和一只人民币基金,总规模为9亿美元,占公司管理规模的1/5。

  “鼎晖内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是分开的,不同性质的基金由单独的团队进行项目投资和管理。”上述业内人士称,在鼎晖内部,王功权主要从事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而吴尚志、焦树阁等人则主要负责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

  接任者迅速出现

  “LP看重的其实是团队,如果团队的关键人不在了,LP就要考虑投入的钱是否还能得到良好的回报。”李玮栋称。

  王功权的不告而别触动了LP(有限合伙人)的神经。鼎晖在得知私奔消息后第一时间发信向有限合伙人进行解释,称目前鼎晖私募股权投资和鼎晖创业投资运作一切正常。所有合作伙伴和鼎晖的工作人员都跟往常一样努力工作,以确保不会影响与有限合伙人的合作关系。

  6月2日,王功权私奔半个月后,鼎晖投资管理层和鼎晖创投合伙人同意王功权辞去其在鼎晖创投的现任职务,继任者为鼎晖创投创始合伙人之一黄炎。

  事实上,在典型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募集协议中,关键人条款非常常见,该条款规定当基金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意外身故或离开基金,LP有权自动中止向基金进行资金承诺和后续投资,恢复与否,需要由LP集体投票决定。

  “LP看重的其实是团队,如果团队的关键人不在了,LP就要考虑投入的钱是否还能得到良好的回报,既然团队不稳定,未来是否还投钱给这个团队。”投中集团研究总监李玮栋表示。

  据悉,每个基金都有8-10年的存续期,有限合伙人把钱交给投资团队后的后续8-10年间,该团队投资的企业退出时都要按照出资比例给有限合伙人分红,该投资团队负责保证有限合伙人投出资金的安全性。

  鼎晖创投基金中的两只美元基金分别是2006年募集的一期2.1亿美元和2008年募集的二期5.05亿美元。“两只基金80%都投完了,后续只需要保证资金能够正常运转,企业能够尽快上市。这个阶段来看,王功权的作用确实不大了。”李玮栋说。

  离开与行业环境有关?

  业内人士猜测,尽管王功权选择了以一个“浪漫”的方式退出投资界,但离开的真正原因却未必如此“浪漫”,而可能与风投行业暴利时代的终结有关。

  在投资领域,流传着“二八原则”,即投资机构所投的企业中,大约有20%的企业成功上市,另外80%的企业就死掉了。“在中国可能上市的比例更高些,但真正能带来较高回报率的也仅有20%-30%,再好的基金管理团队也肯定会有失败。”李玮栋说,“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通过上市退出获得的回报率是最高的。如果几年后公司上不了市,有的可能会按照一定的价格回购投资机构的股权,这样也能保证投资收益率。”

  有人调侃说,“在中国风投泡沫崩溃前夜私奔去恋爱,王功权太英明”。

  2006年,王功权曾对媒体表示:“我们就像站台上的乘客,怕赶不上车,又怕搭错车,一旦上了一辆车就不能回头。如果一个成功案子溜走,你会特别遗憾;你对一个项目犹豫不决,同行迅速出手,你喘不过气来;当你做了别人没有做的,你又会怀疑自己对不对。这个行业特别拼个人眼光、信誉、能力、业绩,也包括团队。”

  这种压力如今更是被数倍放大。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位投资经理通常一个月要跑出去看几十个项目,但往往能看中的就一两家,而且通常都是好几个投资经理在抢。该人士表示,随着新公司发行市盈率从过去的80倍、40倍到了甚至破发的水平,如今风投行业已经进入了热钱多项目少的价值回归时代。

  李玮栋也表示,“现在有不少投资机构追着企业,说一给资金,二给资源。相比较而言,早期的投资模式更单纯些,就是给资金。”据李玮栋介绍,每个基金都有投资团队,从上到下依次为合伙人、投资经理、分析师。基本流程为:分析师和投资经理出去找项目,并对找到的项目进行筛选评出有必要继续跟进的项目,最后项目的投资定价、具体协议内容由基金决策委员会进行集体表决,决策委员会为最高层,一般3-5人。

  回报率逐年下降

  高利润诱惑下,风投大军越来越壮观,参与的资金总量也在持续增长,创投的回报率开始逐年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企业持续获得较高估值,参与风投的资金总量也在持续增长,因此,风投市场泡沫越来越严重,回报率也开始下降。“一家贝因美公司背后有十几家风投在里面,境外最多也就五六家,这么多股东在一家公司影响决策,价格一轮一轮的爆炒,这就很说明问题了。”李玮栋说。

  清科数据显示,近年创业板风投平均账面回报率逐年下降。2009年创业板风投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7.22倍,2010年为12.13倍,2011年这一数字为8.02倍。

  北大中国产权及PE研究中心负责人曹和平认为,从国民经济成长的角度看,股权投资机构使一些本来不能在资本市场交易的公司进入市场交易,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范围,但股权投资机构作为新鲜事物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与中国内生资本市场的不匹配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诺亚财富管理中心CEO汪静波表示,目前很多企业家都有变成投资家的趋势,他们正计划卖掉自己的企业转而去做风投。

  曹和平则表示,在高额利润下,很多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纷纷加入风投的大军,“这些都是本土发展起来的投资机构,监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双重背景下,二元结构很容易滋生腐败。”

  ■ 投资案例

  押宝蒙牛3年 鼎晖赚3699万美元

  14年间投资近百家企业;已退出27家企业,账面回报近22亿美元

  如果不是王功权的私奔引发大规模关注和讨论,鼎晖还依然保持着低调的作风,在投资界延续着自己的光环,而对外界保持着神秘的色彩。王功权将鼎晖推到了公众视野,人们开始好奇鼎晖和这个行业。

  投资多家知名企业

  据投中集团不完全统计,鼎晖的团队从1997年到2011年投资了近百家企业。其中包括蒙牛乳业、李宁体育、皇明太阳能、双汇、汉庭、奇虎360等多家知名企业,鼎晖从中获得了不菲的回报。从退出的27家企业来看,鼎晖的账面回报近22亿美元,在多家企业中的账面回报率超过10倍。

  从2002年到2005年,鼎晖投资投了蒙牛乳业、李宁体育、分众传媒、雨润食品和永乐家电等,这几家公司后分别在香港和纳斯达克上市。在这5家企业中,鼎晖董事总经理焦树阁负责了3个项目,其中投资蒙牛被奉为早期私募股权投资的经典案例。

  投资蒙牛3年收益翻倍

  有媒体报道称,2001年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的蒙牛非常需要发展资金,其发展前景受到包括鼎晖在内的多家机构的关注,后焦树阁主动找牛根生谈投资,双方“一见如故”,谈判非常顺利。随后焦树阁还带动了摩根士丹利加入投资团队。

  资料显示,摩根士丹利、英联和鼎辉三家机构分别于2002年10月和2003年10月两次向蒙牛注资。首轮增资,摩根、英联和鼎辉三家国际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注入了2597万美元,二次增资注入3523万美元,其中鼎晖共计总投入1685万美元。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登陆港交所,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2004年12月及2005年6月,鼎晖两次分别以6.06港元、4.95港元的价格向其他投资人配售了3562万股、4107万股蒙牛乳业股份,共套现4.19亿港元(约5384.15万美元)。这意味着,押宝蒙牛近3年间,鼎晖约收益3699.15万美元,收益率超200%。

  “评价一家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一是看其募集资金规模,二是看其所投企业的上市情况,此外,是否能拿到社保基金的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投中集团研究总监李玮栋说。资料显示,在社保基金投资的国内7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中,仅有鼎晖投资和弘毅投资是连续两次获得社保出资。
【1】 【2】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返回顶部